新传奇私服网文明的坐标|“北魏遗风”云冈石窟,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书

文明的坐标|“北魏遗风”云冈石窟,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书

服务热线:传奇发布网

产品详情

打开凤凰新闻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云冈石窟,原名灵岩寺、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,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,故名云冈石窟图为游客在山西省大同市参观世界文化遗产——云冈石窟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。

石窟依山开凿,东西绵延1千米。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、中、西3区。

图为山西云冈石窟佛教雕像。中新社发 陈晓东 摄

云冈石窟第12窟又名“音乐窟”,前殿上壁雕塑的数十身伎乐天人形象正在演奏琵琶、筚篥、古琴等各种中西式乐器,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。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

游客在山西省大同市参观世界文化遗产——云冈石窟。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

中国佛教考古学开创者宿白先生在《平城实力的集聚与“云冈模式”的形成和发展》中写道: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,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、物力所兴造中新社发 陈晓东 摄 。

1933年9月,梁思成、林徽因、刘敦桢等人调查云冈石窟,并在后来发表《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》一文指出,云冈雕刻中,“非中国”的表现甚多,其主要各派元素多是囫囵包并。

从1974年开始,中国投入巨资,按照“抢险加固、排除险情、保持现状、保护文物”的原则,用三年时间完成主要洞窟的大规模抢险加固。中新社发 陈晓东 摄

山西大同云冈石窟,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第11—13窟的维护保养工作,针对粉尘、裂隙、空鼓、分离等问题进行有效治理2015年开始,云冈石窟保护工作的重点由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、研究性保护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。

游客观赏玻璃橱柜中的“海归”文物云冈石佛陶眼该陶眼为云冈石窟众多双目“失明”佛像中的一只,上世纪30年代不幸流失海外1985年,原藏者、已退休的原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史克门先生捐赠回云冈石窟,是唯一一件回归云冈的流失海外文物。

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

在济南举办的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,一尊用3D打印技术1:5比例复制的“云冈石窟”第20窟佛头吸引民众近前观赏。图为一名参观者观看作品。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

参观者观看云冈石窟第6窟南壁等比例高保真3D打印复制作品。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

游客穿梭于云冈石窟发展历程“时空隧道”。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

鉴往知来,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的云冈石窟,正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。

推荐产品

热血传奇私服success case